快捷搜索:

精东影业2.0(精东影业2022虎年)

现场市民正在购买东南亚特产。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梁幕瑞 摄

一位观展市民站在他采购的“战利品”旁边。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梁幕瑞 摄

广西新闻网南宁9月14日讯9月13日是第18届中国—东盟博览会的最后一天,也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开放日。高大上的博览会和论坛自然是引人注目的焦点,那么东博会,到底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?带着这个疑惑,让我们来听听逛展民众的故事。

拿捏你的胃

在展览馆里,D区的东盟国家馆和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展区人头攒动,这里可以说是开放日最受观众欢迎的地方。巴西和越南的咖啡、法国的红酒、泰国的零食……各式各样的食品和工艺品吸引着现场观展民众。展会的最后一天,参展商们以较低的价格清仓叫卖商品。

观展民众躺在乳胶床垫上体验。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梁幕瑞 摄

一位巴基斯坦商人正在向观众展示他们的产品。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梁幕瑞 摄

吕先生今年已经79岁高龄,他已经将展馆几乎逛了一遍。吕先生拖着一辆红色手推车跟随人潮流动,里面放满了他的“战利品”,光俄罗斯的奶粉就买了4罐,肩上还背了口锅,面对参展商的招徕时仍有余力上前拿起展品端详。“花了差不多500多块,往年也有花一两千的时候。”吕先生对酒有着浓厚兴趣,他对这些商品的赞美毫不吝啬,“这些酒很好!”

吕先生表示,从2004年开始逛东博会,他几乎看着东博会“长大”,参展商品一年比一年增多,产品越来越丰富、多元化。

感受东博会人文风情

爱好摄影的卢女士在展馆里抓拍了很多照片。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梁幕瑞 摄

卢女士背着一台长焦单反相机在中东的毛毯前驻足,她精挑细选的商品很有特色,如叙利亚风味的点心和土耳其咖啡,还买了一只日本秋田市展位的秋田犬玩偶。在购物之余,她更享受的是东博会带来的文化氛围与人际交流。

自东博会举办以来,卢女士只缺席过一次,她表示东博会每年内容都不一样,现在规模越来越大,增加了很多新的国家和地区,场景布置更加多元化。卢女士喜欢人文摄影,穿外国特色服装的人、商品还有展馆环境都是她镜头的关注对象。她向记者展示了她捕捉到的瞬间,其中一张是在葡萄酒的展摊上:那是在一笔生意成交后,外国展销商和一位中国顾客在握手,两个人笑得春风满面。

卢女士笑称自己喜欢游玩,她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便去了东南亚旅游,彼时甚至还需要从广东转道过去,之后还去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等地方。见多识广的她觉得,如今的东博会很好地把各个国家的精华都体现出来,在展览上做到了“少而精”。她今年特意邀请了在旅游时认识的外地朋友到广西玩,“我和朋友说,你就来东博会玩,这是外地没有的,是我们南宁的特色。”

转角遇商机

易捷的直播间。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梁幕瑞 摄

除了来接洽目标客户的专业观众,还有许多经营小本生意的商人通过公众开放日进来,试图在展会上寻找商机,下一个转角也许就是合作对象。在轰隆作响的食品包装机前,做蜂蜜产品的老板拿走了一本厂家的产品宣传册;葡萄酒的展摊上,法国商人用零散的中文和中国商人谈波尔多红酒的合作,迫不得已下,法国商人把中文流利、正在给观众们卖货的同事拉过来继续洽谈。

东博会总是承载着许多人对未来的美好梦想。做电商的何先生每年都来东博会,走在寻找合适的泰国商品供应商的道路上,他既是寻求合作的商人,同时也是大手笔购物的游客,榴莲饼、果干等零食挂满了他的24寸行李箱;而就连这个行李箱,都是在展会上买的。“特产买回去送亲戚送朋友嘛。”说罢他挥手告别,据他说一会还要去招待老挝的客商。梁先生从广西贵港过来,只因为“听说薇娅来了”。他从前是小卖部的老板,如今正在转型学习如何直播带货。与此同时,在另一个展厅,易捷的主播正在声情并茂地对着镜头介绍手中的白酒,直播进行得如火如荼。

出口处摆放“感恩有您,明年再见”的立牌。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梁幕瑞 摄

随着公众开放日的结束,第18届东博会也落下帷幕。人潮散去,出口处摆上了“感恩有您,明年再见”的立牌,有人举起手机拍照留念。明年,这里的朱瑾花依旧盛开,我们共同期待着明年的东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。

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暂无相关文章